日前,南京市政府公布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目标,到2020年,我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体育服务业收入总规模超过500亿元,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4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2.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5平方米,建成10个体育公园。
(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支持南京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
足球、篮球、排球、游泳、自行车、健身跑、健步走……未来,除了这些大众类的健身休闲,江苏还要推广时尚运动项目,比如帆船、赛艇、划水、攀岩、热气球、滑翔、飞机跳伞、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等等。
在早前省政府公布的《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江苏各地,要依托江河、湖泊、滨海、湿地、山地丘陵、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健身休闲产业。
(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官网截图)
其中,南京的体育资源丰富,同时举办过亚青会、青奥会、速度轮滑世界锦标赛等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南京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
? 南京奥体中心
(网络图)
到2020年建成10个体育公园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以运动为主题的体育休闲公园正是顺应了都市人的实际需求。体育公园不只是人们强身健体、运动锻炼的好去处,同样也是大家亲近自然、友好互动、享受生活的首选公共空间。
南京从2005年十运会之后,就开始了体育公园建设。像白马体育公园,这里有足球场、健身步道、供市民跳广场舞的场地等等。再比如,南京还有钟山体育公园,市民可以过来放放风筝、跑跑步。还有,武定门的体育公园,金地自在城的体育公园等等。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南京要建成10个体育公园,且布局各具特色。
? 钟山体育公园
(网络图)
打造“二核四带八圈多点”格局
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我市将全面对接全市产业布局,加强规划引导,打造“二核四带八圈多点”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
依托河西新城体育场馆资源建设体育服务业核心,依托溧水副城体育用品和装备制造企业建设体育用品制造业核心,将“二核”打造成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大力建设完善沿长江、秦淮河、明外廓—秦淮新河、明城墙等“四大体育健身带”和紫金山—玄武湖、将军山—牛首山、老山、栖霞山、莫愁湖、石臼湖、固城湖、金牛湖—大泉湖等“八大体育健身圈”,在“四带八圈”打造一批特色赛事和户外运动基地。
构建城市慢行系统,结合市政道路、河道和园林绿化建设,有序推进健身步道和城市自行车道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体育健身场馆或改造旧厂房、仓库和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积极推进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地、帆船游艇码头等户外运动服务场所建设,形成丰富便捷的日常健身供应体系。
(网络图)
扩大体育设施共享性
今后,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便宜的体育设施。《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南京将扩大体育设施的开放共享,加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打造集健身指导、场馆预约、体质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宁体汇”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支持社会体育场馆公益开放。
未来,南京将逐步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建立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活动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开公共体育设施开放使用情况。
?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场
(网络图)
打造体育健康特色小镇
在南京,未来还将有一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南京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在新区、新城、新市镇等,以建制镇(街道)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类体育公园、旅游景区、户外基地、产业园区等,融入体育健康元素,强化体育健身功能,在江宁区汤山温泉养生小镇,高淳区国际慢城小镇、浦口区老山天景生态旅游小镇等特色小镇创建基础上,遴选和建设4—5个特色鲜明、集聚程度高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
? 江宁区汤山温泉养生小镇
(网络图)
此外,南京将在全市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制定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计划,规划建设南部新城体育中心,依托南京奥体中心、五台山体育馆、龙江体育馆、青奥体育公园、江宁体育中心、浦口区桥北体育中心、六合区全民健身中心、溧水体育中心、高淳体育中心等现有体育场馆,打造功能多元的体育服务综合体。积极探索体育服务综合体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一体化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管理,提升场馆服务效能。
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建设
我市还将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发展工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建设,加强俱乐部、活动中心、户外活动营地等载体建设,开展足球、篮球、排球、轮滑、武术、羽毛球、田径、健美操、啦啦操等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确保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生活方式。
(网络图)
拥有健康的身体
比什么都重要
在工作学习之余
一定要记得积极锻炼身体
全民来运动,共享健康生活!
转自南京城建,注:文章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素材来源于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东方卫报等,南京城建整理发布!本文仅供参考,实际政策以政府相关部门公示为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